English

第三章:行動中的勝任力

覺察力和負責力必須與勝任的系統攜手並進。「照顧給予」意味著兌現承諾的可運作程式碼——經過審計、可解釋且安全失敗。勝任的系統將在人們心中建立對技術的信任。

快速版

我們想要的結果

為何是勝任力?

沒有可運作程式碼的良好意圖會侵蝕信任。勝任力將契約轉化為行為——且可以被證明行為——的系統。

一個簡單的圖景:橋樑不是因為藍圖優雅就勝任;它是因為能承載——並在卡車經過、風起、檢查員檢查螺栓時繼續承載而勝任。

本章背後的簡單理念

良好的「勝任力」是什麼樣子

從理念到日常實踐(循序漸進)

  1. 從契約推導規格。 將第 2 章的契約轉化為驗收測試。
  2. 為可觀察性設置儀器。 發出附有來源和收據連結(來自第 1 章)的決策追蹤。
  3. 用 RLCF 訓練。 從多樣化群組收集反饋;計算搭橋分數;將它們用作獎勵。
  4. 運行影子模式。 新政策看到輸入並提議行動但不行動。與人類/先前系統比較。
  5. 安全金絲雀。 發布給小型、有代表性的群組,如果漂移超出界限則自動回溯。
  6. 通用前審計。 評估、日誌和防護措施的獨立審計;公布經證明的報告。
  7. 通用化與監控。 為所有啟用;觀察漂移監控器;保持暫停連線。
  8. 事件後學習。 無責備審查;修復變成測試。

你現在可以採用的工具

洪水聊天機器人故事——第三部:交付關懷

可能出錯的地方(以及快速解決方案)

我們如何保持誠信(我們衡量的事物)

與其他關懷的介面

一個結尾意象:橋樑

想像一座維護良好的橋樑,帶有檢查標籤——日期、負載測試、下次檢查——對任何過橋的人可見。人們可以相信橋樑會承載並持續接受安全測試。

上一章 下一章